7,829
撰文/編輯部生活中心
「南恆春、北頭城」是台灣中元搶孤民俗文化活動兩大盛事,頭城搶孤連3年停辦,恆春搶孤(豎孤棚)昨晚風光落幕,位於東門廣場的比賽棚架設施,文化部以緊鄰國定古蹟城牆要求遷址,也是現地最後一場賽事,另在地隊伍普遍面臨人手不足或挖角窘境,地方文史工作者憂心是傳承出現斷層的警訊,籲官方設結合文化觀光的恆春搶孤文化展示館。
流傳百餘年的恆春中元豎孤棚競賽,參賽者以手腳環抱或綁布條攀爬塗滿牛油的棚柱,登頂爭搶順風旗,已成為農曆7月台灣搶孤宗教文化觀光勝事,也被列入台灣「宗教百景」,恆春鎮公所15年前設在東門城旁的賽場,也是遊客必遊觀光景點,因設施緊鄰古城牆,文化部以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下令遷移,鎮公所已請縣府協助提供公有地,
「它是極具特色的宗教觀光!」研究恆春搶孤的張順興說,根據宜蘭縣蘭陽博物館考證,頭城搶孤是由最早開墾宜蘭的吳沙公所傳入,意在普度孤魂、消災解厄;恆春搶孤據信也是由來台墾荒先民傳入,恆春鎮公所5年前組團前往福建隆教鄉大社參訪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孤文化。
比較兩岸儀式和內容,不僅內容基本相同,連搭建孤棚時的禁忌都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台灣搶孤活動越來越往競技化發展,已演變為有可看性的競技活動,縣府可比照宜蘭附設恆春搶孤文化展示館,進而成為文化觀光新亮點,也讓流傳百餘年的特色民俗活動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