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3 

台中市製鞋產業憂心未來沒有「錢」景。(李京昇攝)
台中大豐原地區早期約有數百家製鞋廠,目前僅剩近40家業者,受到美國對台灣祭出32%高關稅影響,傳產工廠恐慌,更擔心未來沒「錢」景,長期面臨人力不足、原物料成本提升,如今高關稅讓製鞋業雪上加霜,業者們哀嘆預估銷量恐減3成,若撐不過關稅戰恐面臨歇業倒閉。
台中市鞋類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烱彬表示,台中豐原早在4、50年前,從鞋類製作、加工的人數占全豐原2成,全盛時期約有數百家製鞋廠,隨著時代演變如今只剩下近40家業者。
吳烱彬說,製鞋類等傳統產業是勞力密集的產業,近幾年面臨人力短缺、原物料成本上漲等問題,如今鞋界聽聞高關稅議題,都有預期性恐慌的心理,甚至覺得看不到「錢」景,大家心裡只有「哀」1個字。
他表示,平均每家工廠1條生產線在正常營運下,每個月可生產3、4萬雙鞋子,若是大廠每個月至少達百萬多雙,一旦確定課徵高關稅,可預期銷量將減3成,以大廠來說足足少掉30萬雙的產量,中央政府若能積極照顧中小型、微型和傳統產業,以880億元的政策鼓勵或補助各企業,相信能減少損失。
1位潭雅神地區產業代表指出,現在受影響的工具機、製鞋、紡織等企業,因為高關稅問題紛紛抽單或是暫停生產,不確定性因素太高,據悉坊間平均每10家受影響業者,約有1、2家開始放無薪假。
另,也有小型製鞋加工廠老闆表示,因為這幾年人力缺乏,能晉用的員工多是外籍移工或高齡化員工,像是車縫人員平均5、60歲,若熬不過這次關稅危機,不排除縮編1至2成人力,再不行恐面臨倒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