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安倍剖析-4】台灣派三位政府要員參加安倍的國葬的意涵,以及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機遇?

敖 博勝
7,615 瀏覽
【後安倍剖析-4】台灣派三位政府要員參加安倍的國葬的意涵,以及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機遇? WOONEWS 哇新聞
安倍遇刺後移靈畫面。翻攝自美聯社。

專訪文稿整理:敖博勝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儀式,即將於本月27日在東京武道館舉行。據日本政府推估,安倍國葬將有約4300位來賓及49位現任和前任元首級人物出席。

           

但安倍國葬在日本國內鬧的風風雨雨。反對國葬的1萬3千多民眾19日頂著南瑪都颱風,在東京代代木公園示威抗議,3天後一名70歲老翁在首相官邸外自焚,留下「我個人堅決反對(國葬)」的字條。其實早在8月份,便一直有抗議安倍國葬的示威活動,顯示日本民眾看待安倍國葬,並不是毫無爭議的。

           

不管如何,送走安倍晉三這位21世紀日本政壇唯一的強人政治領導者後,日本政局會如何演變?美、中、日之間的競合發展會有甚麼火花?更重要的是台灣在其中的角色是什麼,該如何做比較好?

           

《哇新聞》特別邀請國際關係重量級學者陳文甲博士,深入剖析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政局與大國之間的競逐博弈,希望能讓所有台灣民眾都能看清台灣周邊的國際情勢變化。

台灣派三位政府要員參加安倍的國葬的意涵,以及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機遇為何?

安倍國葬在9月27日,而兩天後就是9月29日就是中國日本建交50周年,日本鑒於國葬涉及外交事務,屆時各國元首齊聚,日方希望平順完成,不想節外生枝。

因此台灣五大高層,包括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外交部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邱國正當然不會出席安倍國葬。

如今總統蔡英文指派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及駐日本代表謝長廷共同組成代表團,出席安倍晉三之國葬儀式,看來他們三人都當過「院長」,份量夠也很有代表性的,也能凸顯現在台日之間非官方的實質發展,這是最好也最適當的安排。

【後安倍剖析-4】台灣派三位政府要員參加安倍的國葬的意涵,以及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機遇? WOONEWS 哇新聞
蘇嘉全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謝長廷為駐日本代表,代表性夠。翻攝自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官網。

隨著美日同盟對中國的遏制的白熱化,以及2月24日俄烏戰爭的開打,牽動著世界情勢走向將朝美日同盟與歐洲的「自由民主陣營」與中俄北韓的「極權專制陣營」的「對抗與緊張」勢頭發展,帶動著日中與日台關係的大變化。

【後安倍剖析-4】台灣派三位政府要員參加安倍的國葬的意涵,以及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機遇? WOONEWS 哇新聞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與日本交流非常密切,院長任內多次帶團出訪日本。翻攝自公道伯王金平粉專。

尤其是隨著印太戰略與俄烏戰爭的區域安全效應,日本未來在對中政策更加強硬,相對也是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大好機遇,所以台日在積極「自助人助」的發展國力與建成戰略夥伴關係外,尤需隨時密注美中俄「外交、軍事、經濟」等多方「對抗、競爭、合作」的博弈變化,俾利及早因應。

這正是台日兩國所謂在「現實主義理論」中,自從「拿破崙戰爭」、到「兩次的世界大戰」,以及「美蘇冷戰」的經驗,台日為追求「權力極大化」(攻勢現實主義)或「安全極大化」(守勢現實主義),鑒於台日之間有共同「地緣安全」、「經濟連結」及「民主理念」等共同價值的基礎上,而「自助互助」乃是兩國共生共榮的不二法則。

陳文甲:

日本大阪商業大學地域政策學博士、

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

看更多:

【後安倍剖析-1】日本政局在沒有安倍的「後安倍時期」會如何發展?

【後安倍剖析-2】日本因應當前中國、北韓及俄羅斯的地緣政治與軍事威脅所採取的措施?

【後安倍剖析-3】日本面臨美中博弈態勢中的應處?

【後安倍剖析-4】台灣派三位政府要員參加安倍的國葬的意涵,以及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機遇?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