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憑空消失的十天

林 宜屏
發布 最後更新時間 7,907 瀏覽

撰文/編輯部生活中心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歷史上憑空消失的十天 WOONEWS 哇新聞
西元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並不是10月5日,而是10月15日!(示意圖來源/pexels)

10月4日的次日當然是10月5日,但對於440年前,西元1582年歐洲大部分的人們來說,10月4日的次日並不是10月5日,而是10月15日!因為羅馬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PP. XIII)在這一天宣布改行曆法,將實施了1,600多年的「儒略曆」改為「格里曆」並沿用至現代。而當時為了修正舊曆法千餘年來所累積的誤差,不得已跳過了10月5日至14日,而這10天成為歷史上憑空消失的十日。

儒略曆(Julian calendar),是羅馬共和國凱撒(Caesar)大帝於公元前46年制定的曆法,為一種重要之天文曆法。他採納埃及托勒密王朝亞歷山大港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計算的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曆曆法的曆法。一年設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因為1月1日是羅馬執政官上任的日期,故其被訂為一年的開始日。

儒略曆,因為採固定四年一閏,平均下來每年為365.25日,然而一年實際的長度為365.2422日,所以每年會「多」出0.0078日,而自公元前45年羅馬凱撒大帝頒布儒略曆至1582年為止,儒略曆在這1,627年間已經比實際地球運行慢了十幾天。由於累積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被羅馬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PP. XIII)於1582年頒行,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里利烏斯改革儒略曆所制定的「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曆。

「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又被稱為「公曆」,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地方使用的曆法 。「格里曆」主要的變化是對閏年的加入進行了不同的劃分,使平均行事歷年長365.2425天,更接近由地球繞太陽公轉決定的365.2422天的回歸或太陽年。閏年的規則是:每一個可被4整除的年份都是閏年,但可被100整除的年份,必須也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因此,1700年、1800年和1900年都不是閏年,而2000年才是閏年。

西元1582年,在頒布格里曆當日直接跳過這落後的十天,將公元1582年10月5日訂為10月15日,而1582年10月5日至14日便成為歷史上憑空消失的十天!然而,曆法的頒布也並非全世界照單全收,不同的國家由於政治或宗教等各種因素,採行曆法也不盡相同,分別於不同時期改曆,跳過的日數也從11至13天不等。就英國而言,是將1752年9月3日訂為9月14日,消失了11天;俄羅斯則至1918年才改曆,把當年的2月1日訂為2月14日,消失了13天。在現今電腦或手機程式中,有些也會根據這段歷史將1582年10月5日至10月14日刪除,以避免程式產生漏洞。

沿用至今的格里曆仍採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如此一來一往之間,一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每年仍會「多」出0.0003日,每3,333年就會多出1日,這對現代人而言並無影響,不過或許公元4915年時又會再度改曆,制定每3,333年以一個負閏日來解決這個問題。

歷史上憑空消失的十天 WOONEWS 哇新聞
羅馬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PP. XIII)將實施了1,600多年的「儒略曆」改為「格里曆」並沿用至現代。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