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紅 陸媒示警3現象:「贏麻了」的心態要不得

mydesign6368
6,535 瀏覽
「贏麻了」「DeepSeek羞辱OpenAI」「AGI實現了」「已超越美國」等情緒化說法不脛而走,背後的速勝論思維很值得警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贏麻了」「DeepSeek羞辱OpenAI」「AGI實現了」「已超越美國」等情緒化說法不脛而走,背後的速勝論思維很值得警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AI產業異軍突起,陸媒示警:「贏麻了」的速勝論要不得。(藍孝威攝)

大陸AI產業異軍突起,陸媒示警:「贏麻了」的速勝論要不得。(藍孝威攝)

大陸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的火爆給市場帶來持久振奮。人們對中國AI產業信心滿滿,「看空論」徹底沒了市場。《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長安街知事」3日發文示警,

與之同時,「贏麻了」「DeepSeek羞辱OpenAI」「AGI實現了」「已超越美國」等情緒化說法不脛而走,背後的速勝論思維很值得警惕。

業界普遍認為,數據、算力、算法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三要素。從技術角度看,DeepSeek實現了算法創新驅動的效率革命,打破了「高算力和高投入是發展人工智慧唯一途徑」和「集成電路制程優勢=人工智慧技術霸權」的迷信。不過,「算力不足,算法來補」的成功,並不意味著算力就不重要了。

首先要明確,DeepSeek雖然展示了超強的產業穿透力,但它仍然是在輝達晶片集群上訓練而成的,也沒有繞開輝達CUDA編程框架。輝達依託後者構建的軟件生態,被認為是比晶片更高的技術「護城河」。目前「DeepSeek+國產GPU」的新聞頻出,不過真正能滿血高效運行的恐怕不多。可見,在國際競爭市場語境下的「有限算力」,對大陸國產晶片來說依然是個不低的要求。而隨著DeepSeek帶來的應用熱潮,市場算力需求大增。據美媒報導,這也拉高了輝達晶片的訂單量。

值得一提的是,輝達也公佈了接入DeepSeek的成果,在Blackwell架構晶片上,DeepSeek-R1推理吞吐量提升了25倍,訓練成本也大幅降低。這意味著,當最強算力和一流模型聯手後,會將推理效益最大化。這不免令人想到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DeepSeek能與OpenAI的同款產品打成平手,靠的是用逼出來的算法優勢彌補算力劣勢,可如果「友商」開發出同樣好的算法,再加上更好的晶片,那中美大模型的差距是否會再次擴大?

其二,時下,人類用於訓練AI的數據已經消耗殆盡,不少人稱,AI大模型將從「訓練時代」進化到「推理時代」,這無疑對晶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業內專家介紹,儘管DeepSeek R1模型效果媲美世界最先進的OpenAI o1並在計算效率上擁有巨大優勢,但是OpenAI隨後發佈了o3模型,顯著增強了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方面的高階推理能力。

其三,DeepSeek爆火之後,一些西方人士惡意滿滿,從質疑算法、指控抄襲到駭客攻擊、安全調查,無所不用其極。與之同時,更有美國企業開始炒作進一步加碼對華晶片禁令。大陸國產大模型未來面臨的發展環境,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綜合各方面因素,中國需要清醒認識到,DeepSeek的出現,沒有徹底改變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格局,中國總體仍處於追趕狀態,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上與美國仍然有差距。萬萬不能因為DeepSeek的成功,就認為算力上的差距不用彌補了,相反,在大陸國產晶片替代與軟體生態構建方面更不能有絲毫懈怠,應該有更強的緊迫感。

回看DeepSeek突圍的關鍵,很大程度在於面對ChatGPT掀起的輿論喧嘩,面對中美AI之間的巨大差距,沒有被浮躁的氛圍吞噬、選擇在技術上「跟隨」,而是堅定走上大模型、通用人工智慧這條更難的路,專心致志搞研發、搞創新。人工智慧技術正處於快速演進期,未來發展路徑尚不明朗,跟跑者「科技奇襲」的機會還有很多。這個時候,中國千萬不能被交替出現的「AI速勝論」與「煙花易冷論」擾亂了發展心緒,而應端正心態,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繼續以足夠的耐心與決心堅持做正確的事。

一段時間以來,大陸國產GPU頻傳喜訊,中國人工智慧在開源和工程創新上的優勢不斷凸顯。尊重規律,踏踏實實,守住優長,補齊短板,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新探索週期里,中國的AI創業者,定能不斷掀起新的浪潮。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