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超級熱,小心冷氣吹多反而中暑

林 宜屏
7,857 瀏覽

撰文/編輯部 圖片提供/jade

天氣超級熱,小心冷氣吹多反而中暑 WOONEWS 哇新聞
一旦中暑,千萬要多喝水,補充回流失的水份。

全球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造成天氣異常,今年七月的台灣格外酷熱,每天飆破34度的高溫,讓人一點都不想走出冷氣房,但又不得不出門辦事,一天內多次進出冷氣房一天下來,常有頭暈頭痛、口渴胸悶、食慾不振,這種現象是中暑了嗎?究竟什麼是中暑呢?

現代醫學中,人們口中的中暑稱為「熱傷害」,程度依輕重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中暑四種。不管哪一種,起因都是在高溫炎熱環境下,因為汗出過多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且未適當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所引起的,症狀有肌肉痙攣、體溫升高、頭暈痛、噁心嘔吐等。最嚴重的是中樞體溫調節失常,體溫升高卻不出汗,體溫飆高超過四十度以上且皮膚乾熱、無汗、心跳過快、抽搐、失去意識,有以上症狀就是「熱中暑」,必須盡速就醫。

擁有多年看診經驗的邱瀞瑩中醫師提到:「以中醫的理論,『暑』是自然界本然存在的六氣之一。環境溫度濕度高時,人體自然會出汗,出汗後熱隨汗而出,身涼脈和,水分電解質補充適當的情況下,一般不致病,所以大部分在中醫門診遇到的病人,自己描述的『中暑』或『熱到』,事實上常常不是上面所提及的熱傷害的類型,反而更常見的是『陰暑』。

明代張介賓所著的《景岳全書》中就將暑病分為陽暑與陰暑兩大類。簡言之,暑季生病,有的確實是因不避暑熱而中暑,稱為「陽暑」,但更多的是因怕熱貪涼而中寒,稱為「陰暑」。

陽暑,就是文章開頭所提及的熱傷害,因為暑熱傷氣傷陰,因而出現大熱、大渴、大汗、脈浮氣喘甚至無氣以動的症狀,預防方式就是補充水分電解質,或者塗抹像一條根、白花油、薄荷油這類清涼止暈昡之類的,可以稍稍舒緩不適感,加速復原。

陰暑,在診間比陽暑更常見,起因是畏暑貪涼,簡單講就是「冷氣病」!因為怕熱,開冷氣、電風扇,冷氣、電扇一對著吹,本來為了瀉熱要出的汗只出了一點或汗出不順暢,身體裡的熱氣身熱無法藉由流由汗而散發出來,就更容易有中暑的感覺。或者因為室內外溫差過大,汗出遇冷中了風寒,也會產生頭痛、疲倦無力、身體緊繃痠痛的症狀,以為是中暑,事實上是中了風寒。避免陰暑的方法是平常要適當出汗,出汗後回到陰涼之處要等汗出盡、擦汗換衣,再吹風扇冷氣。 面對夏季炎熱,若是工作勞動或運動無法避暑,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有不舒服一定要到陰涼處休息觀察。怕熱貪涼的人則應該要適當的出點汗,讓身熱隨汗而瀉,氣機通暢,自然健康少病。

天氣超級熱,小心冷氣吹多反而中暑 WOONEWS 哇新聞
中暑除了喝水,也可以用白花油、綠油精、曼秀雷敦等,塗抹於太陽穴上稍微按摩,能舒緩不適症狀。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