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編輯部娛樂中心
【最佳原著劇本】
劉國瑞《白日青春》
評語:《白日青春》是馬來西亞導演劉國瑞在香港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其中有關移民、甚至難民遭遇到的生存困境,以及父子間不知從何親近的溝通難題,結合得天衣無縫。首次入圍金馬就獲得評審團的肯定。
【最佳改編劇本】
歐健兒、岑君茜《智齒》
評語:《智齒》改編自雷米同名小說,從一樁連環命案,探索了報復與原諒的糾結難分,環環相扣的技巧,引人入勝。曾以《PTU》、《柔道龍虎榜》及《奪命金》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的歐健兒在今天拿下她的第四座金馬獎。合作編劇岑君茜則是首次入圍首次得獎。
【最佳新演員】
胡智強《一家子兒咕咕叫》
評語:今年剛以短片《龔囝》獲得金穗獎最佳演員的胡智強,以《一家子兒咕咕叫》裡極具野性及充滿爆發力的演出,詮釋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遊走在黑暗邊緣的演出,吸引了許多目光,一舉入圍本屆新演員及男配角兩項大獎,精彩的表現堪稱本年度最亮眼的怪物新人。
【最佳視覺效果】
林嘉樂、何文洛、刁璟瑋《智齒》
評語:林嘉樂曾以《葉問3》入圍金馬獎,今年獲邀成為美國影藝學院具投票資格之奧斯卡會員。何文洛曾以《掃毒2天地對決》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刁璟瑋參與電影作品有《無雙》、《怒火》等,這是他們的第一座金馬獎。
【最佳紀錄片】
《九槍》
評語:本片以2017年發生的越南移工阮國非命案為背景,透過交錯的拘捕畫面、家屬訪談、相關報導,搭配取自阮國非臉書文字的旁白,重新建構其生命軌跡。導演蔡崇隆從多方角度探討台灣的移工處境,試圖梳理出悲劇背後更為龐大的結構性問題,力道十足。
【最佳紀錄短片】(2021年新增獎項)
《當我望向你的時候》黃樹立
評語:《當我望向你的時候》是一則導演探詢內心深處的私密影像日記,在傳統社會價值與追求真實自我之間,以一場與母親久違的對話,尋求接納與愛。本片曾入選今年坎城影展影評人週,並獲得酷兒金棕櫚獎。
【終身成就獎】
張照堂、賴成英
評語:今年80歲的張照堂,對台灣藝術的影響是多元且全面的。他不只是聲譽卓著的靜照攝影大師,也是台灣實驗電影先鋒,除了擔任過劇情片攝影,更長年投身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從各方面開拓台灣文藝青年的耳目和品味,也影響了鍾孟宏、杜可風、楊力州、蔡崇隆、黃信堯、吳耀東等後輩創作者。
今年高齡92歲的賴成英,是見證台灣電影發展史的重要導演與攝影師。身為「中影」公司前身「農教」電影公司培養的台灣第一代電影技術人才,他被派至日本研習彩色攝影與沖印,將當時最新技術帶回台灣。1963年,因拍攝《街頭巷尾》與李行導演展開長期合作,並以《養鴨人家》、《群星會》、《秋決》拿下三座金馬獎最佳攝影,堪稱大師級人物。
【最佳美術設計】
麥國強、王慧茵《智齒》
評語:《智齒》精準而貼合劇情的美術設定,搭配專業強大的執行團隊,成功建構出影片中風格化的城市面貌。曾以《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及《葉問3》入圍過金馬獎的香港知名藝術指導麥國強和電影美術王慧茵兩人的成績,獲得評審一致的肯定,這也是他們首度獲得金馬獎。
【最佳造型設計】
樊仕清、陳有豐《素還真》
評語:樊仕清擔任布袋戲偶造型及服裝設計指導長達25年,變化出許多戲迷心中的經典造型。陳有豐專職戲曲服裝設計,因喜愛布袋戲而參與戲偶服裝設計製作,這是造型設計獎項首次以戲偶造型而獲獎。
【最佳女配角】
林詹珍妹《哈勇家》
評語:首度參與電影演出的林詹珍妹,在《哈勇家》飾演一名夾雜在兩個中年兒子之間,左右為難的老母親。今年74歲的她初登銀幕便以渾然天成的表演魅力,成功獲得評審肯定。
【最佳攝影】
鄭兆強《智齒》
評語:曾以《暗戰2》、《PTU》、《黑社會》入圍金馬,並以《文雀》獲獎的香港資深攝影指導鄭兆強,在《智齒》中,完美呈現出充滿末世感的香港街頭,精準貼合劇情設定,拿下他的第二座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
朱軒洋《黑的教育》
評語:以籃球電影《下半場》打開知名度的朱軒洋,連續兩年以《逆局》和《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電視金鐘獎,演技備受肯定。這是他首次入圍金馬,展現了黑化的魅力,演出氣勢強勁,這是他的第一座金馬獎。
【最佳音效】
高偉晏、李銘杰、Richard HOCKS、Nusorn THONGKHUM 《咒》
評語:去年以《月老》得獎的高偉晏負責本片聲音設計、錄音及剪接;李銘杰除了音效也負責本片配樂並同時入圍原創電影音樂;Richard HOCKS及Nusorn THONGKHUM兩人來自泰國,負責後期音效設計與混音。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陳銘澤
評語:本屆「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得主為陳銘澤。得獎理由為擅長將寫實動作與特效設計結合影像呈現的爆破指導陳銘澤,積極在爆破領域學習新知識,成立公司培養專業團隊,執行出炫麗但安全的大場面。在今年多部台灣電影《查無此心》、《夢遊樂園》、《少年吔》都能看到他的成績。很遺憾他已經離開我們,評審決定把「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頒給他,肯定並感謝他把精良技術帶進台灣影壇的貢獻。
【最佳動作設計】
許芳宜《我心我行》
評語:許芳宜是國際知名的舞蹈家,曾加入瑪莎葛蘭姆舞團擔任首席舞者,也曾參與電影《逆光飛翔》、《刺客 聶隱娘》的演出。在這部半自傳的影片中,以13支現代舞碼,呈現她高潮迭起的職業生涯與自我探索,搭配傑出的電影語言,每次舞動都像是靈魂的振盪,震撼而且感人。
【最佳剪輯】
柯孟融《咒》
評語:擅長恐怖驚悚風格的柯孟融,本屆以自編自導的作品《咒》同時入圍原著劇本、剪輯及導演三項大獎,這是他的第一座金馬獎,在節奏、氣氛的營造上深具巧思。
【最佳劇情短片】
《講話沒有在聽》李念修
評語:導演李念修以黑色喜劇的幽默手法,笑看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劇場教父金士傑、金馬影后楊貴媚、金馬女配張詩盈、金鐘新人梁舒涵及班鐵翔、張再興、竺定誼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共同出演,成就這部溫馨感人的精彩好戲。
【最佳動畫短片】
《熱帶複眼》張徐展
評語:鼠鹿為渡河智取兇猛鱷魚,簡單的情節卻因鼠鹿形象不時幻化,轉喻為一面反射身分的鏡子。本片受到紙紮文化及陣頭表演的啟發,並改編東南亞民間故事〈鼠鹿過河〉,引導觀眾從蒼蠅的複眼視角,探索在地文化,並與世界的寓意經驗連結。導演張徐展曾以《Si So Mi》入圍金馬動畫短片,這是他第二次入圍、首次獲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黃衍仁《窄路微塵》
評語:身兼音樂創作人、歌手、演員,黃衍仁參與許多電影及劇場配樂,去年便以《濁水漂流》入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及歌曲。他以吉他為主體,簡單而充滿畫面感的器樂編制,為《窄路微塵》中遭受疫情衝擊的生活日常,鋪寫出晦暗裡的一絲微光。這是他的第一座金馬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想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詞:周興哲、吳易緯 曲、唱:周興哲
評語:歌而優則演,同時入圍新演員的周興哲,也是首度入圍最佳電影歌曲,身兼詞曲演唱的他與作詞人吳易緯共同創作,譜寫出暖男學長深情的言不由衷,歌曲也在片中扮演畫龍點睛的功能。這是兩人的第一座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
劉國瑞《白日青春》
評語:馬來西亞導演劉國瑞目前定居於香港,曾參加金馬電影學院,創作類型涵蓋劇情片、紀錄片。此次以一個計程車司機與難民的衝突愛恨為題材,同時拿下本屆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
【最佳導演】
陳潔瑤《哈勇家》
評語:陳潔瑤是台灣第一位拍攝劇情長片的原住民女導演。曾以《只要我長大》入圍金馬獎,並獲選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這次以更上一層樓的《哈勇家》同時入圍原著劇本、電影歌曲及導演三項大獎,實力無庸置疑。
【最佳女主角】
張艾嘉《燈火闌珊》
評語:張艾嘉是華語影壇最具指標性的人物之一,從七○年代開始,每個時期都有代表作,至今已提名20次金馬獎,光是女主角就多達10次,也是目前的紀錄保持人。這是她睽違36年後拿下的第三座金馬影后。
【最佳男主角】
黃秋生《白日青春》
評語:黃秋生演出作品橫跨電影、電視及舞台劇,僅電影作品就超過200部,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是該獎項的紀錄保持人。這是他第三次入圍男主角,並首次獲得影帝。他在片中演活了一個脾氣暴躁的計程車司機,感人處卻能引人落淚,渾身是戲。
【最佳劇情片】
《一家子兒咕咕叫》
評語:以寫實為基礎,加入魔幻的意象,導演詹京霖藉著養鴿人家錯綜難解的家庭習題,洞見不可碰觸的記憶傷疤,遮蓋了多少人從未痊癒的心靈。影片直視現實卻又哀矜大度。各方面都統合得相當成熟,主要演員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