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蝴蝶颱風高機率侵襲1地 最新預測路徑出爐

mydesign6368
6,515 瀏覽
未來南海的季風低壓形成熱帶低壓或颱風後,會往廣東西部到海南島一帶接近,周四到周六(12~14日)要前往港澳或海南島的民眾要注意。(翻攝自吳聖宇臉書)

未來南海的季風低壓形成熱帶低壓或颱風後,會往廣東西部到海南島一帶接近,周四到周六(12~14日)要前往港澳或海南島的民眾要注意。(翻攝自吳聖宇臉書)

今年第1號蝴蝶颱風將生成!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南海的季風低壓有機會在明天到周四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輕度颱風,且有蠻高的機率在侵襲廣東、海南島之前達到輕颱等級。並指出歐洲模式AI預報始終如一認為季風低壓擾動會在南海發展、往廣東靠近,反而傳統物理模式預測變動性非常大,看來這次AI預測的比較準。

吳聖宇今天在臉書發文,從今天(9日)清晨的雲圖來看,季風低壓槽內的主要環流中心應該是已經如預期翻過了呂宋島,從東側來到呂宋島西側,整個季風低壓在南海進一步鞏固加強的趨勢也會越來越明顯,有機會在明天到周四(10~12日)之間逐步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輕度颱風。

吳聖宇指出,未來南海的季風低壓形成熱帶低壓或颱風後,會往廣東西部到海南島一帶接近,周四到周六(12~14日)要前往港澳或海南島、廣東西部沿岸各城市的人要注意颱風影響。對台灣來說,就變成是外圍環流的影響,今天到周三(11日)仍是午後局部雷雨,周四(12日)開始到周末期間(14~15日)外圍環流水氣移入,尤其是周五到周日,高壓外圍的偏南風跟颱風外圍的西南風強風軸都在台灣附近,中部以南以及花蓮、台東一帶局部較大雨勢,雖然看起來颱風沒有直接威脅,但是後半周仍有較大降雨。

吳聖宇補充,回顧這次的預報過程,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的傳統物理模式曾在6月3日預測,9日至15日期間南海會有季風低壓可能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並往廣東靠近,但到了6月4日卻大幅調整,改為預測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發展,北上經過台灣附近或東側海域後北上。到了昨天(8日)預報又急轉直下的調整回一周前的路徑,變動性非常大。

吳聖宇說,反觀同樣由ECMWF產出的AI調整修正預報模式(EC-AIFS),卻始終如一地認為季風低壓擾動會在南海發展,並朝廣東、海南一帶靠近。顯示這次是AI預報的颱風路徑比較準確。如果未來AI對颱風路徑的修正預測持續表現良好,那麼在系集預報中就可逐步調高其權重,但這仍需要多年數據的累積。從科學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會比較妥當。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