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號颱風」生成機率 歐、美最新預測出爐

mydesign6368
6,516 瀏覽
下周起太平洋高壓增強,南海附近可能生成熱帶性低氣壓,要觀察是否發展成颱。(翻攝自吳聖宇臉書)

下周起太平洋高壓增強,南海附近可能生成熱帶性低氣壓,要觀察是否發展成颱。(翻攝自吳聖宇臉書)

下周可能有颱風?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今、明兩天鋒面南移,周五到周日又有午後雷陣雨,預估大雨一波接一波下到周末,同時下周南海到菲律賓一帶有熱帶擾動發展機會。氣象專家賈新興也指出,歐洲模式預測,下周三(11日)晚上南海附近生成熱帶性低氣壓的機率達4到6成,美國模式預測則會較早,要觀察是否增強為今年第1號颱風。

吳聖宇在臉書發文,下周一(9日)之後太平洋高壓有稍增強的趨勢,台灣附近的風向慢慢轉為偏南到東南風,午後西半部地區有熱對流雷雨,溫度持續炎熱。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太平洋高壓增強,高壓邊緣的東南風跟位於南海的西南季風交會後,在南海到菲律賓一帶形成季風低壓槽,模式預報資料認為這個季風低壓槽中可能會有熱帶擾動醞釀、發展的機會。因此下周中後期要注意,是否有擾動在南海到菲律賓一帶逐漸形成並且增強,不過預報時間還很久,有待持續觀察。

賈新興也在臉書表示,觀察下周二(10日)之後南海附近有熱帶性系統發展的機率,依歐洲系集模式預測,下周三(11日)晚上8點約有4至6成的機率生成熱帶性低氣壓,觀察其後續發展及移動趨勢。另外,美國模式預測,熱帶性低氣壓發展位置位於菲律賓東方外海,且發展時間比較早。

中央氣象署則預測,下周三到下周五(11~13日)風向為偏南至東南風,水氣偏多,南部、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下周南海有熱帶擾動發展的機率,但發展強度及位置仍有不確定性,將持續密切觀察熱帶系統發展動態,以及是否有南方水氣北上影響台灣附近的天氣。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