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由文創團隊打造。(東尼叔 攝)
「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是澎湖縣馬公市的必訪景點,園區由文創團隊打造、規劃,以眷村舊房舍為基礎進行重整,搭配時下新潮的網路流行元素,讓整座眷村文化園區成為網路打卡熱點。

篤行十村舊翻新 拍照多了文青風格
馬公市區西南方近海處的「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文創團隊以繽紛色彩為舊眷村注入一股新潮的生命力,園區不僅保留舊眷村的復古風,還增設時下網美打卡元素的拍照區,不論是長輩或年輕人,各種年齡層的遊客都能在此玩得盡興。瞧~Tony和家人就只是隨便找個地方坐坐,然後就不小心拍出一張帶著文青風的照片了啊。

篤行十村身世解秘 原為官兵宿舍
1895年日軍攻佔澎湖後,在澎湖地區成立各種軍事單位和官兵官舍,其中設立在清代城牆順承門附近的官兵宿舍,就是篤行十村的前身。

二次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澎湖,大批軍眷跟隨部隊遷台,一部份就安頓在此區的日式宿舍中。隨著人數大量增加,1946年後規劃為眷村住宅區,軍方陸續增建新眷舍,於是便逐漸形成篤行十村現在的宿舍群。

眷村改建人去樓空 形成殘破的廢墟
篤行十村橫跨日據和臺灣光復後的兩個時期,形成了特有的眷村文化。澎湖縣政府為保存此文化,於民國96年(2007)將篤行十村公告為歷史建築,並劃設都市計畫「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進行眷村改建計劃。

Tony於2008年到訪篤行十村時,眷村住民皆己遷移,原有房舍處於不拆、不修、不建的狀態,鮮紅的大門、泛白的門聯、高長的樹木,讓人去樓空的篤行十村更顯蕭瑟孤寂。

「毋忘在莒」大石碑依然矗立在眷村口,這是當年眷村居民的精神堡壘,為眷村老兵帶來「反攻復國」的生命動力。篤行十村白天有如廢墟,鮮少有遊客進來此地,入夜後更是漆黑一片,成為街頭怪奇傳說渲染的舞台,還好Tony當年進入眷村紀錄其舊貌,才能為眷村重生前的歷史留下見證。

篤行十村孕育兩大巨星 潘安邦和張雨生
篤行十村出了兩個明星,一個是潘安邦,一首「外婆的澎湖灣」紅遍大街小巷,描述的是住在篤行十村外婆家的童年時光。

為澎湖帶來豐富的觀光收入,澎湖縣政府於2007年花費百餘萬元為潘安邦整修澎湖故居,並規劃潘安邦紀念館,供民眾自由參觀。故居南側面海的院子裡,一座祖孫雕像描繪了潘安邦記憶中外婆的慈祥笑容。
註:潘安邦於2013年2月逝世。

張雨生的童年也是在篤行十村裡成長的,2009年開幕的「張雨生故事館」,展示其童年的房間、床舖、書桌和喜愛的漫畫書;館內重覆播放著張雨生清亮高吭的「天天想你」,牆面照片則紀錄張雨生自童年、就學、服兵役、歌壇出道、大放光芒……到1997年終止的短暫一生。


重生的篤行十村 好拍好逛還能住宿
2018年Tony再訪篤行十村時,眷村文化保存區已完工,許多老建築得以重生再利用,園區朝著更多元的面向發展。而原有的張雨生故事館和潘安邦紀念館也修整得更加完善。

占地達1.8672公頃的篤行十村,一部份破舊眷村宿舍翻新成為文創旅館,並開放給遊客入住,體驗眷村屋舍的新鮮感;旅館內部完整保留眷村屋舍格局,磨損的紅色大門與退色春聯也全被還原,就連園區內的巨大樹木也被保護得妥妥當當。園區內另外保留幾間舊有屋舍的門面,讓遊客造訪園區時,也能了解和體會眷村最初的原始模樣。

復古兼具網美風格 篤行十村增進觀光效益
「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保留了 篤行十村之完整性,除了吸引遊客、增進觀光,也讓眷村文化得以永續發展。園區除了增設新潮裝置藝術,也保留早期復古風格。澎湖的太陽很猛烈,Tony提醒來訪篤行十村拍網美文青照片的遊客們,防曬油多塗一些再開拍吧。

小常識來一波:澎湖沒有「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早年在台灣傳唱,也紅到對岸;對岸民眾因為這首歌,都知道台灣有個美麗的「澎湖灣」,但是對「澎湖」這個地名反而沒什麼印象。其實澎湖縣並沒有「澎湖灣」這處景點,「澎湖灣」原本只是個概括的意象,並無特定的地點或景色,澎湖所有的美麗沙灘都可以稱為「澎湖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