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科技戰升溫!路透:陸企停止鋰加工技術出口

mydesign6368
6,528 瀏覽
就在中國官方1月宣布徵求調整《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意見後,一家中國企業已從2月1日已開始停止出口一種用於加工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金屬鋰的設備。

就在中國官方1月宣布徵求調整《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意見後,一家中國企業已從2月1日已開始停止出口一種用於加工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金屬鋰的設備。

就在中國官方1月宣布徵求調整《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意見後,一家中國企業已從2月1日已開始停止出口一種用於加工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金屬鋰的設備。圖為示意圖。(摘自新華社)

就在中國官方1月宣布徵求調整《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意見後,一家中國企業已從2月1日已開始停止出口一種用於加工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金屬鋰的設備。圖為示意圖。(摘自新華社)

中美貿易科技戰持續升溫。就在中國官方1月宣布徵求調整《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意見後,一家中國企業已從2月1日已開始停止出口一種用於加工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金屬鋰的設備,這一定程度表明,製造商已開始實施北京提出的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商務部1月2日曾發布關於《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擬將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納入限制出口部分,並計畫加強對提取金屬鎵和鋰的一些技術和工藝的限制。

一位知情人士和路透所看到文件顯示,江蘇久吾高科技公司1月已告知客戶,將於2月1日起停止出口一種名為「吸附劑」(sorbent)的過濾設備。

據了解,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吸附劑生產國,該材料用於從鹽水或其他含有鋰的溶液中提取鋰。然而,由於北京方面不願分享相關數據,該市場的規模難以估算。

路透直言,江蘇久吾的決定表明,即使調整《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的措施目前僅處於提案階段,但北京限制某些電池及鋰技術出口(包括吸附劑)的威脅,顯然已經改變陸企決策。如果該提案通過,那麼陸企將需要獲得中國政府許可才能進行海外銷售。

報導指出,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項提案已經對向「不友好國家」出口清單上的技術構成了阻礙。一位在中國工作的國際律師更坦言,該提案正對行業產生「寒蟬效應」。

路透認為,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該管制措施如果正式實施會有多大影響,但這項提案的提出,已凸顯北京方面的意圖,即在與美國日益加劇的貿易戰中,利用其在鋰及其他關鍵礦物開採與加工方面的主導地位作為談判籌碼。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