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7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針對核電廠延役修法舉辦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蔡佩珈攝)

2050年需5000億度電,中研院:核二、三廠是無碳電力選項。圖為核三廠。(圖/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針對核電廠延役修法舉辦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核電掀起討論。中研院表示,預估到了2050年,我國需要5000億度電,現在馬上可用的無碳電力恐怕就是核二、三廠。此外,台灣存在核廢料存放、地震及斷層密度高的狀況,但仍期待核融合在未來數十年間變成新選項。

中研院永續中心主任陳于高表示,我國超過9成碳排來自能源部門,其中又以電力產生碳排為最大宗,估算我國每年需求2800億度電,到2050年可能需要5000億度電。
他指出,盤點現有發電手段,即便再生能源目前每年提供270億度電,預估2050年上升至1000億度,仍尚餘4000億度,評估現在馬上可用的無碳電力恐怕就是核二、三廠,可提供300億度電力,至於天然氣去碳、海洋能、生質能、地熱等則需要找到努力找到新手段發展。
針對核能,陳于高進一步說,目前國際上有440座核反應器運轉中、65座施工中、規畫中86座、計畫要建300多座,最近2至3年規畫要興建的核電廠數量攀升是全球趨勢。
他表示,國內現有3座核電廠均屬第二代,核四廠屬第三代,已提高結構安全跟納入安全被動設計,SMR等第四代安全性更高,不過SMR部分機組產生核廢料較高,台灣現在也還沒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且國內地震頻繁、斷層密度比他國高。
不過陳于高指出,科學家認為科學不斷進展,有信心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將在未來陸續被解決,中研院期待核融合在未來數十年間變成新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