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兵留營率不足 黃介正:比武器裝備短缺更為嚴峻

mydesign6368
6,520 瀏覽
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圖/CNEWS匯流新聞網《中午來開匯》提供)

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圖/CNEWS匯流新聞網《中午來開匯》提供)

對於美國的亞太戰略,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今天表示,國軍目前徵兵與留營率不足,比武器裝備短缺更為嚴峻,戰時急救能力也面臨挑戰。加上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部署更新需要時間,台灣應以更理性務實方式處理兩岸關係,確保能夠爭取更多準備時間,讓台灣在未來有更強的防禦能力。

黃介正今天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他指出,自己過去曾預測川普若再次當選,將著重於三大議題:降低貿易順差、移產業、增加軍費開支。他以軍購為例,美國對台軍售總額達182億美元,但台灣一年對美順差卻高達600多億美元,成為川普批評台灣「有錢」、「偷走美國工作」的主要依據。川普針對高貿易順差國家施壓,台灣名列其中。

不過近期台積電宣布加碼赴美投資千億美元,他說,這項投資正好發生在川普預計對國會發表演說之前,讓台灣在制裁名單順位從前5名降至15名以後,暫時獲得喘息空間。

對於美國的亞太戰略,黃介正指出,美國軍備現況存在老舊問題,包括主戰艦艇與飛機均需大規模汰換,與中國解放軍相比,美軍裝備更新的步調已成為挑戰。

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部署的更新需要時間,他說,台灣應在此期間爭取和平穩定,以確保自身安全,也是在協助美方。美軍遠程打擊飛彈庫存有限,若爆發衝突,美方後援能力仍受挑戰,這也是川普強調「美國優先」的背後考量。

對於國防預算的提升,黃介正表示,這是必然趨勢,但若軍費提升至GDP的5%,意味有1/3的政府預算都要投入國防,對執政當局而言將形成極大壓力。國民黨的立場是「以提升防衛戰力為基準」,針對國防預算的運用提出務實方案,而非單純以數字堆疊預算。

他說,增加軍費應該循序漸進,並提出具體規劃,而非單純喊出高額數字,卻無法合理分配資源。目前已有消息指出,由於可能會增加2000億軍費,部分單位開始列出「購物清單」,但其中有許多項目是美國不會出售的,國防政策必須更加謹慎,確保每一筆預算的使用能切實提升台灣的防衛能力。

黃介正指出,國民黨將會在適當時機提出一份完整的國防預算規畫,清楚說明資金用途,確保軍費的使用符合戰略需求,而非僅為了應付外界壓力而倉促決策。立法院的權限有限,無法像美國國會那樣額外增編預算,只能透過刪減或凍結的方式來影響政府支出,卻被外界解讀為「反軍購或親共」。

他也示警,當前的徵兵與留營率不足,可能比武器裝備短缺更為嚴峻。因此國民黨立委對部分國防預算進行凍結,要求國防部提出具體留營策略,確保軍隊能夠維持穩定戰力。

國防不僅是軍費與武器,還涉及到「社會韌性」。台灣醫療資源配置不均,例如外科醫生人數遠少於內科,黃介正表示,台灣戰時急救能力可能面臨挑戰。此外,電力穩定、急診室床位數量、血漿儲備等,都是應對戰爭的重要基礎設施,

他強調,真正的國防準備應該包括這些關鍵領域,而非僅限於軍備採購。台灣的和平與穩定,就是要把D-Day一直往後延,延到最後最好沒發生。若未來必有一戰,台灣也必須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準備時間。

至於某些激進行為,像是對大陸比中指、吐口水等,他說,這只會加劇敵對情緒,無助於台灣的安全,反而可能提前引發衝突。他說,台灣應該以更理性、務實的方式處理兩岸關係,確保能夠爭取更多準備時間,讓台灣在未來有更強的防禦能力。

發表評論

相關報導